手机版
广电网首页

容易发脾气、注意力不集中?你家孩子可能患了心理疾病

2018-10-11 09:19:24 编辑:周雅雅

1

“平时学习不错,但有一天没做作业被老师批评后,就上了楼顶……”一周前,丽水市第二人民医院儿童心理专家宋清海就遇到了这么一个孩子,因为没有按时完成作业,被老师批评了几句,就产生了跳楼轻生的念头。

10月10日,是世界精神卫生日,即针对“精神疾病”这样一种病症而产生的节日。

现代社会,儿童、青少年生活、学习压力加大,近几年,其心理门诊就诊人数也在明显增加。

宋清海介绍,上个月以来,约有80位儿童、青少年心理疾病患者前来就诊,以孤独症、网络成瘾、抑郁、适应障碍、考前焦虑等病症居多。这相比去年同期,就诊人数增加了约3倍。

他告诉记者,儿童、青少年心理疾病往往不容易被家长察觉,但可能在某个瞬间突然爆发,他们的行为不计较后果,往往会造成比较大的社会影响。

拿掉手机后 焦虑、烦躁、发脾气

小林(化名)是丽水的一名初中生,常年在国外的父母为了方便与他联系,为其购置了一部手机,并被他悄悄带进了学校,这之后,小林便玩起了各种游戏,且经常玩到深夜12点。一年时间,他的学习成绩明显下降。

当家人将手机没收后,小林的情绪出现了反常,他变得焦虑、烦躁、抑郁,且常常乱发脾气。

宋清海介绍,这是典型的“网络成瘾”患者。

2

宋清海

“我们对其进行了认知行为治疗,但效果不一定好。”宋清海说,“网络成瘾”在今年被正式列入到精神类疾病的范畴,但目前为止,对于如何治疗国家还没有一个规范,而且每个儿童、青少年之间都存在个体差异,所用治疗方法各不同,治疗效果也存在差异。

针对网络成瘾青少年,他建议:

①建立孩子治病的信心,要主动治疗,锻炼孩子的意志,巩固毅力,提高其学习兴趣。

②医生、教师和社会要体谅关心患者,加强正面教育,切忌简单粗暴与歧视,避免损害患者的自尊心,但又不能放任自流,防止攻击,破坏及其它危险行为,杜绝意外事故发生。

③如产生焦虑,抑郁,失眠等,应及时去医院找专业人员进行就诊。

④父母应当提高警惕,并做好榜样作用,在孩子面前少玩手机,并且尽可能多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分散其注意力。

担心学习成绩下降 失眠半个多月

小月(化名)是一名就读于丽水市重点中学的一名初一学生,上学刻苦用功,小学期间成绩一直处于班级前列。父母对其要求严格,期望也非常高。

升入初中后,班级进行了第一次考试,她位列班级三十多名,不是很理想,父母便责怪她没有用心读书。

她也十分自责和懊恼,于是便每日看书到晚上10时,甚至在半夜都会起床偷偷看书2个小时。

两个月下来,老师反映她上课打瞌睡,注意力不集中。此外,家长发现她开始因为一点小事发脾气、摔东西,睡眠质量也十分不好。

宋清海介绍,这是典型的“适应障碍”,环境上的巨大变化,让小月在努力克服和适应的过程中,内心形成了一种应激和负担,表现出了各种心理、情绪、行为或躯体等方面的改变。

除了为其提供认知治疗外,宋清海建议小月自身要积极参加课外活动,结识同学,此外,其父母也要多多关心女儿的日常生活,多理解她,鼓励她。

其实,儿童、青少年出现心理疾病的特征不尽相同,但出现以下几个行为,家长可要引起警惕。

行为方面:

容易发脾气、经常将自己关在屋内、人变得懒散、面无表情,闷闷不乐、注意力不集中、做作业拖拖拉拉、睡眠质量差等。

言语方面:

不太与人交流、将“还不如死了算了”“做人没意思”等消极话语挂在嘴边。

3

图片源于视觉中国

保障孩子心理健康,家长们可以做些什么?

1、不要给孩子过多的心理压力。家长可协助孩子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除了关注学习外,要更多地关注孩子的日常生活,多给予他们鼓励。

2、要给孩子适当的休息时间。在节假日期间,家长尽可能地要多带孩子出去玩耍,接触外面的世界。

3、要引导孩子加强体育锻炼。平时可跑跑步,打打羽毛球、乒乓球等。

4、要鼓励孩子多参加一些课外活动或是兴趣班、社工等。

5、要鼓励孩子合理表达并宣泄自己的情绪,正确处理好人际关系。

6、要合理安排好孩子的时间,包括学习时间及业余时间,让孩子能劳逸结合。

7、每个孩子的智力发育水平,理解能力不一样,要根据自己的孩子,制定符合自他的要求,包括学习、兴趣爱好的培养,体育运动等。

8、不要过分关心孩子。这样容易使孩子过度地以自我为中心,认为人人都应该顺从他,结果成为自高自大的人。

9、不要太亲近孩子。应该鼓励孩子多与同年龄人一起生活、学习、玩耍,这样才能学会与人相处的方法。

10、不要过分夸奖孩子。孩子做事取得了成绩,略表赞许即可,过分夸奖会使孩子沾染沽名钓誉的不良心理。

11、不要对孩子喜怒无常。 家长与孩子相处时,要保持情绪上的克制。千万不要高兴时孩子要星星要月亮也答应,可等到生气时马上就对孩子乱喊一通,这样会使孩子敏感多疑,情绪不稳,胆小畏缩。

12、不要欺骗和无谓地恐吓孩子。吓唬孩子会丧失父母在孩子心目中的权威性,以后的一切告诫,孩子就不会服从了。

13、不要在孩子的同龄人面前当众批评或嘲笑孩子。这会造成孩子怀恨和害羞的心理,大大损害孩子的自尊心,从而导致孩子养成自卑、胆怯、逃避等不健康心理。(记者 雷晓云 通讯员 马志春)

来源:浙江新闻客户端

品牌
第一测试
直播宁波 航拍宁波
宁聚 心理健康
广电
直播 点播
动态 主持
集团 广告
新闻
宁波 国内
V观 图片
时评 专题

网站简介|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招贤纳士| 用户协议| 联系我们| 广告合作| 帮助中心| 电视台邮箱| 电台邮箱

浙ICP备12005551号-2 网上视听传播许可证 1103013 2 公安机关备案号 3302030200073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33120180003

版权所有 宁波宁聚传媒科技有限公司 2002-2016 nbtv.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