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广电网首页

建筑工地铁纳凉遭异样眼光 呼吁开辟避暑场所

2016-07-23 08:51:01

三江超市黄鹂店处于地下, 几位市民在地下入口位置纳凉休息 记者 张培坚 摄

这几天,宁波持续高温,大街小巷一下子多了不少“纳凉一族”。这两天,记者走访发现,地铁、图书馆、商场等设有空调的公共场所往往人满为患。

“白天专门用来纳凉的点几乎没有,为什么我们不学习杭州、南京,开放城区防空洞用于避暑?或者部分政府服务窗口、超市开辟夏季休息区,方便附近居民?”昨天(7月22日),看到报道后,市民陈先生打进热线提出,宁波是否可以开辟专门的纳凉点。

[记者调查]

城区几乎没能开放的防空洞

相信看过电影《火锅英雄》的朋友,都会对重庆的“防空洞”印象深刻。因地理位置的特殊,106个防空洞被合理开发利用,吸引众多市民避暑纳凉。杭州、南京等地都有类似场所。

宁波有防空洞吗?是否可以开放?昨天(7月22日)下午,记者联系了宁波市人民防空办公室。

相关负责人直言,每年夏天,他们都会接到市民打来的咨询电话,希望能开放部分防空洞用于纳凉。但其实,宁波城区符合纳凉条件的点几乎没有。

他说,这跟地理环境有很大关系。杭州、南京等城市是山在城内,不少防空洞是山体防空洞,还有一些是早期建设的坑道工程,这些防空洞比较凉快。相反,宁波地处宁绍平原,城内没有山,防空洞集中建在地底,比较闷热,通风不好,无法满足市民纳凉需求。

“目前,宁波90%以上的人防工程指的是结合民用建筑修建的防空地下室,大多是住宅小区和大厦底下的配套地下设施,平时主要用于地下停车。”该负责人说,城区有小部分用于贮存货物的防空洞,以前是地道工程,这些地方单体面积小,只有几十平方米,很狭窄,不通风,也不适宜开放。市区真正可以纳凉的防空洞,只有镇海防空博览园这一个,面向公众免费开放,但也不是专门纳凉点。

奉化一个防空洞开了又关

前两年,曾有消息传出,奉化中山公园半山腰南侧防空洞可能要对外开放。但直到现在,防空洞依旧大门紧闭。

记者了解到,中山公园防空洞建于上世纪60年代,大约有500平方米。起初由公园管理站职工承包,开放两三年后因安全等因素关闭了。

为什么防空洞开了又关呢?

奉化园林管理处一位姓江的副处长说,2013年3月,合同到期后,管理处将防空洞收回,重新更换了电路,并增添了一些设施,同年6月整修完后又暂时封闭。

他说,目前,防空洞已通电,但缺少通风设备、卫生设施以及必要的座椅等,不具备开放条件。防空洞内的恒温在17℃—18℃,不适宜老人和儿童避暑。由于洞内外温差太大,反倒容易引起身体不适,“从现有条件看,这个防空洞并不适合纳凉,暂时不会考虑开放。”

[市民心声]

建筑工地铁纳凉遭异样眼光

对于市区的纳凉场所,昨天(7月22日)记者找了20位市民做了个微调查。结果发现,近九成受访者对现有纳凉环境表示“基本满意”,但都提出了一些看法和建议。

一些市民认为,地铁等交通枢纽,人流较大,不适合长时间逗留。图书馆、博物馆虽然有空调,但毕竟不是休闲场所,纳凉者需要遵守相关规定,不能影响他人。从整体上看,市区专供纳凉的点太少,希望政府部门能增设纳凉点。

家住江北绿梅社区的王阿姨,每天帮忙在家照顾小孙女。她说:“天天躲在家里吹空调,我们也担心,怕得空调病。但离家最近的大型商场也要四五公里,跑一趟挺麻烦,要是社区周边能有专门纳凉点就好了。”

有市民建议,有条件的超市可放置一些休息凳。“夏天到了,晚上逛超市的人多起来。遗憾的是,市区很多超市没有专门的休息区,规模大点的地方,都是一二层楼,转一圈下来最快也要三四十分钟。逛累了很难找到歇脚地,希望能有专门的休息区域。”

在建筑工地工作的小倪每天午休时都要四处寻觅一个纳凉地。“去地铁站纳凉挺好,但是没有专门的凳子,坐在地上打盹,有时候难免遭来异样的目光。如果有专门纳凉点,我们就能正大光明进去休息一会儿。”

开辟避暑场所应纳入民生工程

在机关工作的李先生直言,开辟避暑场所应该纳入民生工程,让市民享受清凉。他说,国内有些城市每年夏天都会公布纳凉点,给市民提供休息去处。

去年夏天,他在郑州待了一段时间,感受了那里纳凉点的温馨——桌子、椅子、饮水机、消暑用品、棋牌等配套设施一应俱全。“听郑州朋友说,今年有的地点甚至提供手机充电设施和wifi。”

纳凉服务是不是公共服务的一部分?宁波市人大代表、海曙区南门街道南站区域综合党委书记回娜给出了肯定回答。在她看来,现在生活条件虽然比过去好很多,但还有许多低收入人群,或者外来务工人员买不起空调,纳凉资源的共享显得很有必要。

“政府服务窗口应起到带头作用。”回娜认为,以往一些机关、事业单位等公共场所存在门难进、脸难看,老百姓想要“蹭凉”,根本不可能。而现在,可以仿照图书馆、博物馆等模式,在不影响正常办公的情况下,适时向公众开放办事大厅,尤其是环卫工人等劳动者,这也体现了一座城市的人性关怀。目前,社区许多老年服务中心或活动室,基本都是对外开放。 □通讯员 王重群 记者 薛曹盛 樊莹

■快评

纳凉族们各显神通的背后折射出季节性公共资源不足

连日高温,热浪逼人。金报记者近日走访发现,地铁站、商场、书店、博物馆在这个炎热的夏天人流激增,个个化身为市民的“纳凉宝地”——有人自备干粮在图书馆待上一天,有人携带枕席在地铁通道处打起了地铺。“各显神通”的背后,是民众对公共纳凉场所的渴求,更折射出季节性公共资源的不足。

严寒,抑或酷暑,每逢这类极端天气,都是对城市良心的一次考验。台风天,有避灾点;遇寒潮,有救助站。而持续高温来临时,我们不禁要问,公共纳凉服务在哪呢?

比起国内一些城市将防空洞打造成纳凉点,宁波由于地理原因,人防设施狭小闷热,不适合避暑。即便开放,专程跑去纳凉的人未必很多。因此,如何盘活现有资源,就近提供更多消暑纳凉场所,是亟待政府考虑的一项公共命题。

特意新建纳凉场所,也许并不现实,甚至可能浪费;但通过倾听市民的心声,也让我们了解到他们的需求和国内外其他城市的经验做法。希望政府部门能够规划统筹,多一些人性关怀。

当然,纳凉这事,光靠政府投入不够,也需要我们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记得宁波曾向社会征集“环卫工加水点”,希望有条件的单位给环卫工提供短暂歇脚和加水的地方。倡议一经发出,便得到社会广泛响应,为马路天使们送去了夏日里的清凉。

联想到如今的“纳凉族”们,他们当中,有的在外劳累半天,希望找处地方午休小憩;有的家中没装空调,只能踟蹰公共场所,为求一丝清凉,忍受着他人异样的目光。

我想,对多数民众而言,真正需要的只是一个躲避烈日的阴凉处,就像走累了想找个座儿歇歇脚,遇到暴雨找个屋檐躲避一下,即便为了省电费有意跑去“蹭凉”,也该体谅他们的经济困难。毕竟,人都是有尊严的。

我们经常看到,逢年过节,有关部门和单位会组织送温暖活动,看望困难家庭和孤寡老人。比起热热闹闹的送温暖,我们更希望看到的是“于小微处见大爱心”。广大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商业店铺,对待前来纳凉的人,如果多一分包容的心态,少一个嫌弃的眼神,甚至送上一杯水,都是爱心的体现。

同时,我们也呼吁在公共场所纳凉的市民朋友,避免光脚赤膊、乱丢垃圾等不文明行为,配合相关单位的管理和秩序维护。虽然给他们平添了负担和压力,但你们的配合,就是在对他们道一声“感谢”!任元俊

来源:现代金报

品牌
第一测试
直播宁波 航拍宁波
宁聚 心理健康
广电
直播 点播
动态 主持
集团 广告
新闻
宁波 国内
V观 图片
时评 专题

网站简介|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招贤纳士| 用户协议| 联系我们| 广告合作| 帮助中心| 电视台邮箱| 电台邮箱

浙ICP备12005551号-2 网上视听传播许可证 1103013 2 公安机关备案号 3302030200073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33120180003

版权所有 宁波宁聚传媒科技有限公司 2002-2016 nbtv.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