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广电网首页

宁波民谣唱“七月老三驮银子” 原来都跟这个节有关……

2019-08-15 07:33:40 编辑:陈雯雯

有这样一首宁波民谣,很多人一定不陌生:“正月磕瓜子,二月放鹞子……十一月滴滴嗒嗒落雪子,十二月凉亭凉面冻煞叫花子。”

其中,关于七月,说的是“七月老三驮银子”。“老三”是谁?“驮银子”又是为何?

这跟农历七月十五——中元节,这个特殊的日子有关。

“老三”是谁?

今天8月15日,农历七月十五,在老一辈宁波人口中,更多地被叫作“七月半”。

可能很多“90后”“00后”不太了解,但对“80后”及更年长一些的人来说,“七月半”是一个被千叮咛万嘱咐“晚上没事别出门”的日子。

早在唐宋时,民间信仰就视这一日为“鬼节”。

省戏剧家协会会员、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周东旭说,民谣“七月老三驮银子”中提到的“老三”其实就是对“鬼”的一种避讳的说法。

“驮银子”为何?

“老三”为何要“驮银子”?自然不会是缺钱,而是和民间“祭祀亡灵,孝亲祭祖”的习俗有关。

说起“孝亲祭祖”,很多人会不由自主联想到清明节。实际上,宁波人传统“孝亲祭祖”的节日远不止清明,还有除夕、中元节等。

中元节的产生和盛行,是宗教和民俗的融合。民间信仰认为,除了孤魂野鬼,各家的祖先每年也会在这一天返回家中探望子孙,祭祖由此而来。

《梦粱录》中提到“中元节祀先”,《京都风俗志》中记载“七月十五日为中元节……奠先人如清明仪”,《清嘉录》记载“中元,俗称‘七月半’……游人集山塘,看无祀会,一如清明。人无贫富,皆祭其先”。

祭祀祖先时,自然是要烧一些锡箔纸钱,祝告“银子驮走”。

何以“孝亲”?

宁波民间“七月半”的习俗,还有“连宵焰口江心寺”“万盏河灯放水乡”。

这两句话描述的就是“七月半”放焰口、放河灯的旧俗,据传,这两者都起源于宗教习俗,如今在城市里几乎难觅踪迹。

传统节俗仪规的流传多半是要世俗生活接轨,才能生发出“蓬勃”的生命力。就像《中国风俗丛谈》中对“放河灯”的对比描述:

“清宫中则预制许多荷花形之灯……用铁丝扎成,糊以绢绫,绘成荷花瓣,再涂以桐油……”

在民间智慧的“发挥”下,“河灯”早已是另一副模样,“大多数都是用西瓜皮,把瓜刮得极薄,中点一蜡,皮薄透光呈碧绿色,也极美观。因中元节是瓜熟之时,所以极贱,且《诗经》又有‘七月食瓜’之语,用之更算对景……”

民间“七月半”的习俗中,至今仍在不少人家得以保留的,要数“七月半羹饭”了。

做羹饭,和七月半“孝亲祭祖”的核心节俗有关。毕竟先人要在此时回家探望后人,自然要做羹饭祭祀一下。宁波人传统的“七月半羹饭”并不一定要在七月十五这天做,而是在整个农历七月都可孝亲祭祖。

此时,正值夏去秋来,新谷既登,瓜蔬初上,是秋收的时节,自然是要将这些时令佳品供先人“尝新”,也算是民间对“孝”的一种发自内心的,淳朴的理解和表现。正如《鄞县通志》记载:“各家设酒馔祀先……谓之七月半羹饭;是时,新谷既登以荐其祖先,然后食,谓之尝新。”(记者 石承承)

来源:宁波晚报

品牌
第一测试
直播宁波 航拍宁波
宁聚 心理健康
广电
直播 点播
动态 主持
集团 广告
新闻
宁波 国内
V观 图片
时评 专题

网站简介|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招贤纳士| 用户协议| 联系我们| 广告合作| 帮助中心| 电视台邮箱| 电台邮箱

浙ICP备12005551号-2 网上视听传播许可证 1103013 2 公安机关备案号 3302030200073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33120180003

版权所有 宁波宁聚传媒科技有限公司 2002-2016 nbtv.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