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广电网首页

拉尼娜事件将形成,今冬我国总体会偏冷吗?

2021-10-24 19:13:52 编辑:陈雯雯 责编:王璐蕾

来自国家气候中心的最新消息表明,今年7月以来,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持续下降,预计10月份进入拉尼娜状态,并于冬季形成一次弱到中等强度的拉尼娜事件。

早些时候,世界气象组织(WMO)发布的厄尔尼诺/拉尼娜事件通报也指出,一次较弱的拉尼娜事件可能在2021年晚些时候开始形成,并延续到第二年。

拉尼娜事件,是指赤道中、东太平洋海表温度异常出现大范围偏冷、且强度和持续时间达到一定条件的冷水现象。国家气候中心介绍,多年统计数据显示,出现拉尼娜事件以后,我国冬季总体偏冷的概率在70%左右,约是偏暖概率的两倍;我国中东部地区冬季气温往往偏低。

国家气候中心同时指出,需要注意的是,不是每个拉尼娜年我国冬季平均气温都偏低。另外,气候偏冷不等于冷冬。“偏冷”“偏暖”是相较于多年平均气候状况而言,“冷冬”“暖冬”则不同,是有严格国家标准的,需要达到一定程度。

上图:今年10月15日,甘肃会宁丁沟镇冰雪覆盖,这是当地入秋以来的第二场降雪。

历史统计显示,拉尼娜事件发生年的冬季,我国中东部大部地区气温往往比常年同期偏低

拉尼娜事件与赤道中、东太平洋海面水温持续高于常年的厄尔尼诺事件,被认为是有可能导致全球异常气候的重要原因。

国家气候中心表示,1950年以来,截至目前,全球已经发生了16次拉尼娜事件。总体说来,拉尼娜的气候影响与厄尔尼诺大致相反,其强度和影响程度不如厄尔尼诺,但它的到来也可能会给全球许多地区带来较大影响。

上图:1950年以来已发生的16次拉尼娜事件。

值得注意的是,上一次拉尼娜事件(2020年8月至2021年3月)结束不久,今冬将再次形成拉尼娜事件,即连续两年冬季发生“双峰型拉尼娜”。

拉尼娜事件对全球以及我国气候有什么影响?

国家气候中心介绍,从全球影响来看,多数拉尼娜事件发生时,南美沿岸附近地区降水减少,而印度尼西亚、澳大利亚东部降水增多;非洲中部、美国东南部等地常发生干旱,巴西东北部、印度和非洲南部等地则容易出现洪涝。

至于对我国气候的影响,从气温和降水两个方面来看,在多数拉尼娜事件达到盛期的冬季,影响我国的冷空气活动比常年更加频繁,且强度偏强,我国中东部大部地区气温较常年同期偏低的概率较大;而热带和副热带地区受到拉尼娜事件的影响,会导致我国南方地区的水汽条件较常年同期明显偏差,不利于形成降水。

根据对2000年至2018年发生的5次拉尼娜事件的综合分析,国家气候中心得出以下具体数据——

气温方面,在拉尼娜年的冬季,我国中东部大部地区气温总体上较常年同期偏低,其中东北及内蒙古东部最为显著,气温偏低1—2℃,局部偏低2℃以上。但值得注意的是,2007/2008年冬季,虽然也是拉尼娜年的冬季,黑龙江大部、吉林西北部及内蒙古东部等地气温偏高1—2℃。

上图:2000年至2018年5次拉尼娜事件冬季平均气温距平合成图。和常年平均值比较,深蓝色部分气温偏低较多,橙色部分气温偏高较多。

降水方面,在拉尼娜年的冬季,东北地区北部和南部、华北中北部、长江中下游中西部和华南南部等地,降水较常年同期偏少,其中东北地区西北部和南部、华北地区中北部、江南西北部等地偏少2至5成,局地偏少5成以上;而东北地区中西部、华北西南部、黄淮大部、西北地区东南部、江南东部、华南北部等地降水偏多,其中东北地区中西部、华南西部及内蒙古中东部等地偏多2成以上,吉林西南部和内蒙古中东部偏多5成至1倍。

今冬我国总体偏冷的概率较大,气候偏冷和“冷冬”不能划等号

通常而言,受拉尼娜事件影响的冬季,北半球极端冷事件发生频率增加,我国中东部大部地区气温偏低的概率比较高。

前一段时间,接连几股冷空气袭来,让北方多地气温创下今年下半年以来新低,有网友形容是“一夜入秋”甚至“入冬”。那么,我国今年冬天(2021年12月至2022年2月)气温将总体偏低吗?

国家气候中心表示,通过分析1951年以来历史上15次拉尼娜事件发现,有10个拉尼娜年我国冬季气温偏低,5个拉尼娜年我国冬季气温偏高。也就是说,不是每个拉尼娜年的冬季平均气温都偏低;出现拉尼娜事件以后,我国冬季偏冷的概率更大一些,约是偏暖概率的两倍。

上图:拉尼娜年我国冬季气温和多年平均值的比较。蓝色为气温偏低年份,红色为气温偏高年份。

“随着全球变暖趋势的加剧,最近两个拉尼娜事件发生年的冬季,我国总体是偏暖的。但值得注意的是冬季气温起伏大,极端冷事件强度并未减弱。例如今年1月上旬我国遭遇强寒潮,刷新多个寒冷纪录。”国家气候中心气候服务首席周兵指出。

国家气候中心特别提醒,需要注意的是,气候偏冷不等于冷冬。“偏冷”“偏暖”只是相较于平均状况而言,而“冷冬”“暖冬”则不同,是有严格标准的。

国家气候中心制定的《暖冬等级》国家标准于2008年发布实施,《冷冬等级》国家标准于2017年发布实施。根据国家标准,判定冷冬、暖冬的基本要素为冬季(12月至次年2月)三个月的平均气温,在空间上分为单站、区域、全国三个范围等级。

上图:判定冷冬、暖冬有“国标”。

国家气候中心强调,根据目前的预测,今年秋冬季出现拉尼娜事件几乎已成定局,但也需特别指出,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影响我国冬季气候的因素更加复杂,除了拉尼娜事件外,还有北极海冰融化、欧亚积雪变化以及其他海域的海温异常等因素影响。东亚冬季风仍是控制冬季我国气候的关键因素。

10月20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确保人民群众特别是受灾群众安全温暖过冬是党中央、国务院的明确要求。据预测,今年冬季北方等地区气温较常年同期偏低,甚至可能出现极端天气。会议决定,要统筹稳增长、调结构、保民生,重点解决群众和市场主体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

国家气候中心提醒,面对今年冬季北方等地区气温可能比常年同期偏低的情况,各地各部门在农业生产、能源供应、交通运输等方面,需做好充足准备。

记者:刘毅

来源:人民日报客户端

品牌
第一测试
直播宁波 航拍宁波
宁聚 心理健康
广电
直播 点播
动态 主持
集团 广告
新闻
宁波 国内
V观 图片
时评 专题

网站简介|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招贤纳士| 用户协议| 联系我们| 广告合作| 帮助中心| 电视台邮箱| 电台邮箱

浙ICP备12005551号-2 网上视听传播许可证 1103013 2 公安机关备案号 3302030200073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33120180003

版权所有 宁波宁聚传媒科技有限公司 2002-2016 nbtv.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