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广电网首页

钱江潮评 | “打通融资最后一公里”——供给与需求 两端合力始为春

2019-02-26 12:44:09 编辑:陈雯雯

正月十六,带着元宵佳节的慰问,中共浙江省委书记车俊调研了部分在杭金融机构,并出席了金融工作座谈会。

正所谓“一年之计在于春”。

新年伊始,省委书记即马不停蹄地奔赴于金融机构和企业一线,为的是实实在在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加强金融服务民营企业的决策部署;为的是全面落实中央和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

显然,实施“融资畅通工程”,推动解决民营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对于民营经济大省的浙江来说,意义深远。

事实上,自习近平总书记“两个毫不动摇”的讲话发表以来,浙江省就大力优化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总体的融资环境。截至去年10月末,浙江民营企业贷款年初增量是上年同期的3.5倍,普惠口径的小微企业贷款也是上年同期的2.6倍。

在此基础上,浙江省于去年12月对外宣布:将设立浙江省级支持民营企业的资金(基金),三年合计在400亿元以上,按照省市县联动的要求,预计可带动市县政府联动投入600亿元以上,从而形成千亿各级政府性资金。解决民企融资难融资贵,浙江可谓“不遗余力”。

但为什么民营企业仍然叫“饿”,小微企业依然喊“渴”?

这一方面缘于资金的供不应求、“僧多粥少”;另一方面则在于民企融资,的的确确存在许多瓶颈。比如,作为融资工程供给端的金融机构,就存在着“不敢做、不愿做、不会做”等现象。

所谓“不敢做”,是在不良贷款率等考核机制导引下,因为对风险把控能力的担心,而“心有余悸”。

“不愿做”,是相比于服务大型国企的“事半功倍”,服务民营及小微企业则是“事倍功半”,经济上“划不来”。

“不会做”,则是“无处下手”,难以发现更多更好的初创型、成长型企业;还有“无可奈何”,就是无法突破某些僵化的制度框框等。

笔者试着从融资问题的供给端和需求端两个维度来探一探“融资畅通工程”的“清淤”之道。

从供给端看,首先当从金融机构的战略层面来解决,变“不敢做”、“不愿做”为“自觉做”、“主动做”。

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已经成为中央工作的重点,硬碰硬地解决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是政治意识、政治担当、政治能力的表现。有了这样的战略定位,金融机构就会在绩效指标体系中增设“两小”企业考核指标;国家银保监会所提出的商业银行对民企贷款要实行“一二五”的目标才有可能逐渐实现。

当然,考核机制还要有具体的配套条款。比如在绩增设“两小”企业考核指标的同时,对经营机构及其负责人可按“尽职免责”原则,建立不良容忍管理机制,打消一线业务人员对小微贷款“不敢做”的顾虑。

其次,是创新服务,从金融机构的技术层面来解决,变“不会做”为“擅长做”。

所谓“变不会为擅长”,无他,唯产品与服务的创新也。在产品与服务创新方面,深入一线的浙江省委书记还给金融机构支了好多招。比如,推广年审制、无还本续贷、循环贷、“买方信贷”等方式;温州银行、浙商银行等更是推出了商标权、专利权质押贷款等,可谓创新多多。

而万千创新,利用金融科技之便,提高信用贷款比重;以及善用民间资本、撬动社会资金才是更为长远的办法。比如蚂蚁金服,依靠科技创新打造“3分钟申请、1秒钟放贷、0人工干预”的服务小微模式,就展示了其“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能量。

而要保证融资总量和增量的稳定增长,明显扩大市场主体覆盖面,更重要的在于融资渠道的增加,以及融资模式的拓展和社会资本的撬动。去年11月,《浙江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支持工具合作协议》的签订,使浙江成为全国第一个签署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支持工具三方合作协议的省份。这预示着浙江融资渠道的不断扩展。

众所周知,金融机构并非慈善机构;也非政府部门。政治担当也好,社会责任也罢,最终还是要有效益。金融服务经济,最根本的目的在于促进经济的发展,并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帮助自身的发展壮大。

换句话说,要有供给,首先要有好的需求方。如是,金融与实体经济,才有“投桃报李”的良性互动。

诚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金融活,经济活;金融稳,经济稳。经济兴,金融兴;经济强,金融强。经济是肌体,金融是血脉。”从浙江来说,浙江金融好,也只能建立在浙江经济好的基础上,只能建立在浙江民营经济好的基础上。只有当浙江经济走上高质量发展轨道,使浙江民营企业发展更健康,才能使金融机构发挥更大的主观能动性。

于是,回到需求端来看,提升融资企业的自身价值与发展后劲才是根本。

事实上,小微企业的发展,资金并不是第一位的。总体上看,小微企业遵循着从“内源融资”、“股权融资”到“债券融资”的发展顺序。早期主要依靠自有资金或民间借贷;随着企业成长和信用记录增加,才有后面的银行贷款或者引起VC、创投的兴趣,甚至发债融资。

从这个角度讲,民企和小微企业融资难,归根结底在于民营经济发展出现了困难。所以,帮扶民企发展,在解决融资问题之外,还要着力解决降税减成本等问题。

曾有报道称,聚焦于民企发展,浙江着力在创新、融资、用工、用地、降成本、走出去、产权保护、公平竞争、市场退出和诉求表达等十方面,推出了进一步创新政策举措,加大工作力度。比如,在创新方面,针对我省民营企业以传统制造业为主,企业规模小、研发投入不足、创新能力弱等问题,提出要推进“三工程、一平台、一创新”,“三工程”即实施智能化技术改造提升工程、产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坚工程和中小微企业竞争力提升工程;“一平台”即支持民营经济创新平台建设; “一创新”即通过政府采购、建设工程招标引导民营企业开展产品创新。

是的,激发市场活力、调动企业的内生力量,是浙江各级地方政府的共识。诚如浙江省长袁家军所强调,各地要围绕“四大”建设、凤凰行动等重大战略实施和重大项目落地,持续加大对创新型企业、科技型小微企业支持力度,加快培育一批“专精特新”的“单打冠军”“隐形冠军”;要突出改革创新的联动性,扎实推进金融综合改革试点,充分激发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活力。

如此,地方政府的部署与吆喝,只充当了 “店小二”与“急郎中”,而非“越俎代庖”。短期,为民营经济增氧、造血、强体,切实增强民营企业的获得感,提振民营企业家的发展信心。长期,进一步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促进民营经济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和动力变革。如此,浙江的经济与金融,终将迎来“郎有情妾有意”的良性互动。

而笔者希望看到的是:来自四面八方,擅长投行业务的金融机构,如辛勤的蜜蜂,款款而来,飞舞在浙江民营经济的万花丛中,酿制出中国经济香甜诱人的佳蜜。(作者 徐王婴)

来源:新蓝网-中国蓝新闻客户端

品牌
第一测试
直播宁波 航拍宁波
宁聚 心理健康
广电
直播 点播
动态 主持
集团 广告
新闻
宁波 国内
V观 图片
时评 专题

网站简介|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招贤纳士| 用户协议| 联系我们| 广告合作| 帮助中心| 电视台邮箱| 电台邮箱

浙ICP备12005551号-2 网上视听传播许可证 1103013 2 公安机关备案号 3302030200073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33120180003

版权所有 宁波宁聚传媒科技有限公司 2002-2016 nbtv.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