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广电网首页

清明的家风与国风

2014-08-07 12:12:30

2014年的清明小长假已经过去了,今年的扫墓活动可谓盛况空前,这一点,从交通出行的巨大压力就可得到明显的感受。然而,盛况之下也暴露出一些值得思考的现象和问题。譬如,清明节的文化内涵日渐空疏,往往流于一些粗陋仪式,祭典的形式与现代社会的要求不相符,除了鞠躬磕头烧香焚纸外,没有体现出新的时代特征,有的地方甚至还出现了封建迷信活动;还有不少不文明祭扫的现象,造成环境污染、交通拥堵等问题;另外,数量庞大的外来人口,如外来务工人员,在本地高校求学的大学生群体等,他们短时间内难以回故乡祭扫,看到别人热热闹闹过清明节,难免会产生远在他乡的空虚感。所以,如何让他们在异乡也能表达敬宗法祖之情,也是值得思考的。

清明小长假前,民政部出台了《烈士公祭办法》,就烈士公祭活动进行了规范化和法制化(详见本网新闻《烈士公祭活动由政府组织》)。由政府组织开展各类公祭活动,或许对传统民俗向现代转型具有重要的示范效应和导向意义。近年来,除了传统的以家庭为单位的祭扫活动外,各种公祭活动也正在有序展开,宁波不少高校还在清明节期间开展网上祭英烈、组织到革命烈士陵园祭扫等活动。这些都是很好的爱国主义教育和传统清明文化相结合的形式。在这种情况下,自然有必要由国家加以规范和引导,使其形成健康、有序、积极向上的价值导向作用。

如果说以家庭为主体的清明祭扫活动是家风的体现,那么由政府组织的烈士公祭活动所要体现的则是国家风气,民族精神。而中观层面,还应该包括对一个单位、组织,地方的先贤的追忆,成为思考一个地方(群体)共同价值观的载体等等。参加公祭活动具有很强仪式性,包含了现代人对公共生活重要性的理解。参加类似的公祭活动,不仅有助于人们形成正确的历史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还有助于实现公民身份认同,实现家风与国风的有机融合,最终达到“家国一体”。

传统节日都蕴含着特定的价值内涵。清明节至少告诉我们,建设共同的幸福家园,需要各项事业薪火相传,需要有坚韧不拔的意志,更需要无私的奉献精神。纪念先贤最好方式,就是用自己的智慧和勤劳的双手不断开创新的幸福生活。这既是“家”的要求,也是“国”的使命。(作者:宋臻)

品牌
第一测试
直播宁波 航拍宁波
宁聚 心理健康
广电
直播 点播
动态 主持
集团 广告
新闻
宁波 国内
V观 图片
时评 专题

网站简介|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招贤纳士| 用户协议| 联系我们| 广告合作| 帮助中心| 电视台邮箱| 电台邮箱

浙ICP备12005551号-2 网上视听传播许可证 1103013 2 公安机关备案号 3302030200073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33120180003

版权所有 宁波宁聚传媒科技有限公司 2002-2016 nbtv.cn, all rights reserved